Ф经济新闻
1.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要求按时间表抓紧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实施国内相关工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按时间表抓紧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实施国内相关工作;部署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和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确定适应消费升级需求,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措施;听取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情况汇报,要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提高防灾和供水保障能力。
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日前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体现了亚太地区国家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共同意愿。建设这一世界最大的自贸区有利于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造福相关国家人民。会议要求有关部门按协定确定的时间表加快落实,抓紧深化改革,做好推动协定落地的国内相关工作,尽早兑现承诺,在相互扩大开放中实现互利共赢。(来源:中国政府网)
2. 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负责人视频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
1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负责人视频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
李克强说,今年面对巨大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较快实现恢复性正增长。这是上下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结果,国家宏观政策及时果断、有效合理,以适度的政策力度取得超出预期的成效。各地在政策执行中主动加力,1亿多市场主体给力、展现出强劲韧性。同时,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回到合理区间仍需付出艰苦努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中,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确保完成今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来源:中国政府网)
3. 刘鹤主持召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
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召开金融委第四十三次会议,研究规范债券市场发展、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金融委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持续增强,市场整体稳健运行。近期违约个案有所增加,是周期性、体制性、行为性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处理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推动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来源:中国政府网)
4. 国资国企“入局”自贸区建设,加速高端产业集群形成
近期,随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超级自贸区”诞生,这对于沾边自贸区概念的地方省市来说,其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也因此备受瞩目。
譬如为充分发挥上海市国资国企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近日,上海国资委发布《本市国资国企积极投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2020至2022年,上海市国资国企力争在新片区落地重点项目100个,新增投资3000亿元,争创三个“一流主体”:一流的开发建设主体、一流的产业发展主体、一流的金融服务主体。(来源:证券日报网)
Ф金融动态
1. 央行:10月份共发行各类债券4.8万亿元
11月20日,央行发布10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在债券市场发行情况方面,10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8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7831.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4429.3亿元,金融债券发行5968.3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1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225.4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8万亿元。
截至10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14.6万亿元。其中,国债托管余额为19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托管余额为25.5万亿元,金融债券托管余额为27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为25.6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托管余额为4.1万亿元,同业存单托管余额为11.1万亿元。(来源:证券日报网)
2. 财政部出台新规,规范金融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行为
11月19日,财政部发布《规范产权交易机构开展金融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管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旨在切实加强国有金融资产流转管理,进一步规范金融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行为。
《暂行规定》要求,产权交易机构开展金融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业务,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交易行为公开、公平、公正,促进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防范国有金融资产流失。
同时,财政部还发布《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登记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按照“全面覆盖、应登尽登”原则,将占有和使用国有金融资本的金融机构纳入新版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登记系统。产权登记工作专项行动从2020年10月底至2021年4月底,为期约6个月。(来源:证券日报网)
3. 郭树清:推动金融双向开放,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
11月19日,央行发布消息,11月18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外汇局党组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议。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在会上指出,应当全面客观地看待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激发人才活力,更好地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动力作用。我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做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三次分配结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全面落实好十九届五中全会有关金融工作的具体要求,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推动金融双向开放,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要落实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来源:证券日报网)
4. 1-10月全国网络零售额9.1万亿元,增长10.9%
日前,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就2020年10月份消费市场情况进行了介绍。10月份,在国庆黄金周及各类促消费活动带动下,居民消费需求充分释放,社零总额加速增长,显示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强大韧劲和旺盛活力。
具体来看,10月份消费市场主要呈现五方面特点:
一是消费增速进一步加快。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快增速,连续3个月保持增长。
二是汽车等商品消费快速增长。10月份商品零售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
三是餐饮等服务消费加快复苏。10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8%,比上月回升3.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四是网上消费持续高速增长。1—10月全国网络零售额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比1—9月提高1.2个百分点。
五是居民消费价格明显回落。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涨幅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自2017年4月以来首次降至1%以下。(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Ф楼市信息
1. 调控氛围严格,楼市三大迹象,未来基本不可能上涨
从现在的房价数据来看,中国楼市已经进入到稳定期了,虽然房价还在上涨,但涨幅跟以往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收窄。房价一直都是购房者在买房的时候最担心的问题,毕竟中国过高的房价已经给居民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房价涨幅收窄,楼市出现下滑走势对于购房者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更重要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楼市都将保持一个严格的调控氛围,特别是在这三个迹象出来之后,房价基本不存在上涨的可能。
第一,国家明确表示坚持房住不炒。现在楼市之所以能从前几年的火热行情回落下来,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国家实行了严格的政策调控。在不久前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明确表示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未来楼市调控政策肯定会保持严格氛围。
第二,银行不断收紧对楼市资金的监管。例如开发商就在“三条红线”的要求下不得不降杠杆,还有前几天银保监会出台文件,宣布禁止险资进行房地产投资,而险资一直以来都是开发商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
第三,棚改拆迁基本结束,旧改成为主流。2020年是棚改拆迁的收官之年,这对市场上的房价走势影响十分巨大,而现在国家宣布用旧改代替棚改,那就意味着市场上不会出现人为制造的需求,而按照现在的楼市供需关系来看,房价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大幅度的上涨。在这样的情况下,房价怎么可能会出现上涨呢?(来源:楼盘网)
2. 1-9月份山西房地产开发市场运行情况
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1-9月,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79.8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6.2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情况。1-9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5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5.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1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6%,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8.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121.9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1052.3亿元,同比增长5.3%,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7.8个百分点。(来源:山西省统计局)
Ф同业动态
1. 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领导参加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首批股权投资签约仪式
11月20日,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担协)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任彦祥受邀参加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首批投资股权签约仪式。
国家融担基金自成立以来,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龙头和准公共定位的作用,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合作机构回归本源,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目前,国家融担基金累计担保金额超过6200亿元,为38万户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领域主体提供融资支持,切实发挥了政府性融资担保“国家队”作用。
今天国家融担基金与12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签约成功,标志着国家融担基金在普惠金融领域又一重大举措落地,实现了“两条腿走路”,将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解决。(来源: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
2. 这个平台,已融资超千亿!
11月19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6月9日,安徽省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正式开通上线,已全面完成综合服务窗口、企业征信服务中心、企业金融支持中心即“一窗口两中心”建设工作,已入驻44家金融、类金融机构,上线96款金融产品,完成21家数据源单位介入工作,注册企业用户4.9万户,提供融资服务4.2万项,融资资金1149.2亿元。(来源:安徽省担保集团)
Ф财税政策
1. 中沙两国税务局长会谈达成五项重要成果,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税收营商环境
今年是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建交30周年。为进一步促进中沙税务交流合作,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与沙特阿拉伯税务总局局长阿班米于11月19日举行视频会谈。双方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两国税务合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并围绕推进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此次会谈,双方取得了以下五项重要成果:
——加强高级别会晤。双方愿意继续加强高级别会晤,及时交流两国最新税制改革动态和税收征管实践,推动两国税务部门为支持两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尽快签署双边合作备忘录,促进税收征管领域经验分享和税务人员往来交流,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为对方国家税务官员举办培训,共同提高税收征管能力。
——深化国际税收合作。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框架下的合作,推动合作机制相关工作组工作,积极参加合作机制举办的各类专题研讨会议和培训等活动。
——完善税企沟通渠道。双方将持续优化完善税企沟通渠道,为两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便利的税收营商环境,支持两国企业为两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税务学院筹建。沙方愿意积极推动利雅得税务学院筹建工作,为更多阿拉伯语国家(地区)税务官员举办培训,切实帮助“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提高税收征管能力。中方愿提供税务知识培训等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提升税务管理服务水平。(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2. 税务总局深化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推动减税降费落到实处
近年来,税务总局全面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持续深化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围绕“减环节、简程序、减材料、减时间”,及时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推行“非接触式”服务,积极推进“一门办”,提高办税缴费服务智能化、集成化和便利化水平;同时优化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税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来源:中国政府网)
Ф互联网金融
1.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明显好转,仍将持续整治
11月19日早间,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题为《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政策研究文章,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在文章中,郭树清表示,按照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违法与腐败行为受到严厉惩治,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有序化解,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初步控制,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逐步健全,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
提及“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时,郭树清表示:
我国一度存在大量“无照驾驶”平台违法从事金融活动,其中很多打着金融创新和“互联网+”旗号混淆视听。经过集中整治,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形势明显好转,过去“遍地开花”的乱象得到整治。一大批违法开办的互联网理财、保险、证券、基金和代币机构被取缔。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约5000家压降至2020年6月末的29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4个月下降。
提及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时,郭树清在文中称,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其中一方面为“防止高风险影子银行反弹回潮”,涵盖的内容包括“持续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来源:网贷之家)
2. 疫情之下,互联网发展迎来新机遇和挑战
“双11”各大电商总成交额达7000亿元;3亿人在新春复工期间开启在线办公模式;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超3.8亿……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存在,让人们曾经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变成现实。然而,由互联网衍生出的一系列“互联网+”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隐私安全等新挑战。
疫情之下,电商网购、在线文娱等“宅经济”迅速崛起,其中网络购物等数字消费不仅为推动中国经济内循环提供了新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曙光。今年的“双11”购物节被不少海外商家视作业绩反弹的绝佳机会。
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在疫情期间也不断涌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互联网应用,在中国用户规模分别达3.81亿和1.99亿。远程工作和在线教育等应用在疫情中既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也为助力复工复课发挥了重要作用。(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