Ф经济新闻
1.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增强金融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能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增强金融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能力。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近年来一些地方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和金融更高水平开放等开展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一要按照宏观政策的要求,统筹运用多种工具,推动实际利率有效下降,支持中小银行发展,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要压实地方责任,防范金融风险。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要服从服务于宏观政策的大局。二要明确目标,统筹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以金融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三农”、科技创新以及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等为重点,深入推进先行先试,对有试点意义的改革方案成熟一个推出一个。三要建立动态调整的区域金融改革工作机制。加强对试点的跟踪评价和第三方评估,对没有实效或严重偏离改革目标的要及时纠正或叫停,不能只要“帽子”不干事;对达到预期目标、成效明显的要鼓励开展新的改革探索,并将已形成的可复制经验加快向更大范围推广,使金融改革开放创新举措更好发挥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的实效。(来源:中国政府网)
2. 国务院全面清查违规收费:严禁政府部门将自身应承担费用转嫁企业,违规收取的费用需限期退还
7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治理违规涉企收费的措施,大力清除企业不合理负担。
会议指出,强化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责任。全面清查违规收费。严禁政府部门将自身应承担的费用转嫁企业,严禁行业协会和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等借用行政权力违规收费,对发现违规收费的要限期退还并依规追责。(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3.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将全面实行
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要求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无居民海岛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实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
据悉,从2019年起,我国将利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完善的方式逐步实现全国全覆盖。(来源:经济日报)
4. 我国将大力推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记者23日从2019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上获悉,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我国将大力推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建设方案,对2025年前的重点任务作了总体谋划和系统安排。(来源:新华社)
5. 我国首个大型炼焦煤储配基地成立
由山西焦煤集团、山西新民能源投资集团、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共同成立的山焦销售日照有限公司24日揭牌,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大型炼焦煤储配基地成立。(来源:金融时报微信公众号)
6. 山西5企业登榜《财富》世界500强
7月22日,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全球同步发布了最新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其中,我省有5家企业上榜:分别是潞安集团(462位)、同煤集团(464位)、焦煤集团(465位)、阳煤集团(469位)、晋煤集团(482位)。(来源:山西日报)
Ф金融动态
1. 银保监会印发《商业银行股权托管办法》
落实《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要求,加强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提升商业银行股权信息透明度,做好商业银行股权穿透式监管工作,银保监会近日印发《商业银行股权托管办法》。
《办法》共四章二十一条,分为总则、商业银行股权的托管、监督管理和附则,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股权托管方式。二是规定股权托管基本业务框架。三是强化监管部门职责。(来源:金融时报微信公众号)
2. 央行:2019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3%
近日,央行发布2019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二季度,企业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稳步增长、工业与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落、普惠小微贷款增长持续加快。
据人民银行统计,2019 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145.9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0%,增速比上季末低 0.7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 9.67 万亿元,同比多增 6440 亿元。(来源:人民网)
3. 金融控股公司将迎严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26日表示,已会同相关部门起草《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拥有实质控制权,自身仅开展股权投资管理、不直接从事商业性经营活动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新规强调金控公司资金来源的真实性。近年来,一些企业通过层层控股、交叉持股金融机构,以负债资金出资,推升整体杠杆率,操控壳公司进行虚假注资、循环注资,导致整个集团没有多少能够抵御风险的真实资本。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此,金融控股公司的资金来源监管强调真实性:一是资金来源真实可靠。二是金融控股公司应当以合法自有资金投资控股金融机构,不得对金融机构进行虚假注资、循环注资,不得抽逃金融机构资金。三是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合规性实施穿透管理,向上核查投资控股金融控股公司的资金来源,向下核查金融控股公司投资控股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四是建立资本充足性监管制度。
据悉,新规将设置过渡期。对于办法实施前存在的、符合金融控股公司设立条件的企业集团,如未达到办法规定的监管要求,经金融管理部门同意,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具体期限由金融管理部门根据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予以确定。(来源:经济日报)
4. 小贷公司半年数据解读:机构数量持续减少,行业亟待规范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7月25日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797家,上半年共减少336家;贷款余额9241亿元,上半年减少304亿元。
其中,江苏省的小贷机构最多,共565家,贷款余额为801.12亿元。重庆市的贷款余额最高,为1496.41亿元,涉及271家小贷机构。
业内人士称,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小贷公司从业者需坚守合规经营底线,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同时也呼吁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小贷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落地,营造公平透明的政策环境和制度基础。
银保监会在今年4月底发布的2019年规章立法工作中,就包含了制定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而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6月27日发布的《关于开展小贷公司行业基本情况调研的函》也表示,拟联合中贷协地方专门委员会成员单位着手草拟小贷公司行业规范发展指引,致力于引导小贷公司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来源:金融时报)
5. 北京重拳出击票据领域违规问题
近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监管意见》,重点从资金审查、贸易背景审查、商业承兑汇票业务、高比例担保票据业务以及跨省异地票据业务等五个方面强化规范整治,旨在震慑、纠偏银行业机构票据业务违规行为,打击非法票据中介和票据套利行为,以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促进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来源:金融时报微信公众号)
6. 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突破2000亿
7月25日,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发布的全省金融运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突破2000亿元,金融运行呈现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1万亿元,同比增长9.5%;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062.7亿元,同比多增322.2亿元。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负责人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主要原因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企业债券、股票融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融资同比增加较多。
总体来看,全省金融部门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服务业贷款增加780.3亿元,同比多增90.2亿元。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分别增加162.6亿元、138.1亿元、247.3亿元和83.5亿元。此外,金融部门对薄弱环节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6月末,全省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1.5亿元,较年初增长10.6%,比全省各项贷款增速快4.3个百分点。(来源:山西日报)
Ф楼市信息
1. 社科院报告:6月核心城市房价基本停涨,京广继续下跌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7月29日发布的《中国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6月核心城市房价基本停止上涨,总体实现房价稳定目标。一线城市房价整体微跌,其中上海、深圳由涨转跌,北京、广州继续下跌;准一线及二线城市房价涨速进一步下降;三四线城市房价涨跌互现,总体较为平稳。
同时,报告预测指出,一二线城市短期房价轻微下跌;如果没有进一步政策刺激,三四线城市住房市场将先后进入下行小周期。
为避免市场出现政策性波动,报告建议,一方面需要坚持政策定力,继续抑制住房投资投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稳定;另一方面需要加大财政结构转型力度,降低对房地产相关收入的依赖度。(来源:人民网-房产频道)
2. 上半年我国房地产贷款增加3.21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26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房地产贷款增加3.21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3.2%,比上年全年水平低6.7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当日发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二季度我国房地产贷款增速继续平稳回落。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比上季末低1.6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1.04万亿元,同比增长 14.6%,增速比上季末低4.3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7.96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比上季末低0.3个百分点。(来源:新华社)
3. 北京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10家经纪机构被查处
记者从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了解到,近期北京市开展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行动,尤其是针对违法群租、“虚假房源信息”和炒作“学区房”等房地产市场乱象进行整治,10家违规发布房源信息的房地产经纪机构被查处。(来源:新华社)
4. 上半年山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7.3%
省统计局7月28日发布消息,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53.3亿元,同比增长17.3%,增幅比全国平均增速快6.1个百分点,比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9.1个百分点。(来源:山西省统计局)
Ф同业动态
1.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开发专项扶贫担保产品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日前研究开发了专项扶贫担保产品,引导银行信贷资金精准流向深度贫困地区,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有关负责人表示,专项扶贫产品覆盖地区包括“三区三州”及全国确认的334个深度贫困县等深度贫困地区,主要服务于上述地区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贷融资。(来源:金融时报微信公众号)
2. 甘肃省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日,甘肃省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由甘肃金控担保集团与县区政府共同牵头,通过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股东注资、兼并重组等方式,三年内整合各县区政府出资设立的融资担保机构,实现县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全覆盖。(来源:甘肃政府网)
Ф财税政策
1. 财政蓝皮书:应进一步加快推进税制改革
日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9)》发布会暨上半年宏观形势与财政政策研讨会。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表示,2019年的财政政策围绕减少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实施了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有效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创新和完善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手段。同时,继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支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支持精准脱贫。她指出,财政政策首要目标是要改善就业状态,落脚点是稳预期,财政政策作为宏观政策的风向标,既要注重及时根据情况微调,也要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政策的实施要释放积极明确的信号,减少经济社会运行的不确定性,引导预期,稳定预期。(来源:经济参考报)
2. 监管层重拳出击,财务造假蹭热度将遭处罚
在集中力量审阅了805家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后,7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了《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报告中显示,上市公司为了粉饰业绩使用多种手段,包括:跨期调节利润,虚增利润;选择性确认和披露;通过构造交易调节利润等。
对于年报审阅中发现的问题,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下一步将整理年报审阅中发现的上市公司问题线索,进一步了解情况及检查。对于执行中有争议的财务信息披露问题,尽快形成监管口径,同时以案例的形式,指导市场实践。结合年报审阅中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来源:证券日报)
3. 8月新规:税务服务各类投诉的办理时限全部压缩50%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修订出台并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的《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投诉人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信函或者当面等方式提出实名投诉,既可以向本级税务机关提交,也可以向其上级税务机关提交。税务机关应于收到投诉后1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办理或转办。
新办法将各类投诉的办理时限全部压缩50%;新办法明确了快速处理机制,对于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未准确掌握税收法律法规等导致纳税人应享未享税收优惠政策的,自然人提出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保费及非税收入征缴服务的投诉,税务机关应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办结。此外,投诉人认为投诉处理结果显失公正的,可以向上级税务机关申请复核。(来源:人民网)
Ф互联网金融资讯
1. 网贷销售保险再迎“重拳” 强制搭售与捆绑销售是排查重点
《证券日报》记者从保险公司获悉,近期,银保监会财险监管部向各财险公司下发了《关于开展现金贷等网贷平台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自查清理的通知》,并要求财险公司全面开展业务排查。
银保监会要求,财险公司应立即停止通过现金贷等网贷平台销售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关闭清理相关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同时,财险公司要防止出现强制搭售、捆绑销售等不良行为,发现合作平台等销售渠道存在此类问题的要立即制止并停止合作。(来源:证券日报)
2. 20家大平台最新数据:3家金额逾期率超5%
网贷之家对20家大平台6月主要运营数据表现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这些大平台在2019年6月进一步加码“三降”,主要运营数据环比下降幅度较上月继续放大,但在“三降”之余,大平台们6月新增借贷金额环比有所上升。逾期数据方面,有8家逾期相关数据显示为非零,其中点融、爱钱进2家平台逾期金额均超过了18亿元,点融、你我贷、麻袋财富3家平台项目逾期率超过10%,点融、爱钱进、拍拍贷3家平台金额逾期率超过5%。(来源:网贷之家)
Фppp专递
1. 财政部拟出台PPP政府方会计准则
7月25日,财政部发布《政府会计准则第10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安排》及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PPP政府方会计准则即将出台。据介绍,PPP项目涉及多个环节和多种运作方式,很难通过一项准则或制度规范所有与PPP有关的经济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因此,本准则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规范PPP业务中最核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即PPP安排中由政府方控制的资产及不同付费方式下相应净资产或负债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PPP安排中涉及的其他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不属于本准则规范的内容,其中,属于政府方会计核算范围的,应当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等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等现行政府会计标准进行处理;属于企业方核算范围的,应当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制度进行处理。(来源:中国PPP服务平台)
2. 下半年财政政策仍有发力空间,新基建投资料提速
在下半年宏观调控工具箱中,财政政策备受市场关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下半年财政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一方面是前期政策要“提效”,落实好减税降费、专项债等政策;另一方面仍有“加力”空间,可考虑调增专项债限额,合理运用PPP等手段。专家认为,下半年财政政策发力有望对投资、消费形成提振作用。接下来还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做好就业服务,健全相关制度保障。(来源:中国PPP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