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要素的供给最终以金融产品为载体才能实现。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在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着力提高金融产品的质量和可获得性。
阎庆民指出,要从金融产品的适应性、灵活性、复合性和避险性四方面入手提高金融产品的质量,具体如下:
一是提高金融产品的适应性。金融机构在设计金融产品时可以针对实体企业堵点、痛点、难点开“药方”,下大力气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增强金融产品的灵活性。去年以来,相继推出各项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包括央行设立了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商业银行优化循环授信和贷款业务等,在灵活性方面可以继续增强。
三是提高金融产品的复合性。实体企业的金融需求受所在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不同而千差万别,金融机构可以考虑研发复合型产品,全方位、多角度匹配企业需求。
四是丰富金融产品的避险性。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不仅是融资,还要考虑怎么避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方面。要以更具前瞻性、创新性的理念,设计和提供更多避险工具,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升整个经济社会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