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数据:
1.银监会:正研究制定26项重点规制,重点加大对同业、投资、理财等业务的监管力度;加强银行业股东准入监管,研究制定统一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管理规则。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压降风险敞口。密切关注汇市、股市、债市、房地产市场变化和风险传导,有效防控投资等相关业务风险。
2.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商银行总计1055家,资产规模20.2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232.3万亿)的8.7%,与五大行中的建行(20.96万亿)资产规模相当,成为“第六大行”。 (来自《今日农商行》)
3.煤焦铁:本期山西下水动力煤价格稳中有降,直达动力煤价格涨跌互现。本周下游终端需求较弱,钢坯价格大幅下跌,钢材现货市场成交低迷、行情走弱;焦炭市场供应相对偏紧、价格继续偏强运行。省内炼焦煤市场走势分化,主要煤企下调部分矿点配焦精煤价格20元/吨;临汾局部地区由于下游采购需求良好、库存低位,煤矿及洗煤厂均满负荷生产,价格上涨20元/吨。目前,受煤矿安全检查和焦化厂环保限产影响,原煤、焦炭产量均有减少,价格持续上涨,但精煤价格却跌多涨少,部分洗煤厂已面临成本倒挂问题。本周钢企对喷吹煤采购需求稳定,省内喷吹煤市场整体平稳运行,各地价格均无调整。(来自煤市周报)
4.化工原料:本周尿素市场工、农业需求整体低迷,价格延续下降走势,尿素开工率变化不大;甲醇市场需求面未有明显好转,受西北主产区装置检修停车较多影响,价格总体保持坚挺。省内无烟块煤市场整体运行稳定,煤企库存不多,晋城、阳泉地区价格均无变化。(来自煤市周报)
u 精彩推荐
2017年中国钢铁供需格局分析及市场展望
(来自我的钢铁网 2017-04-12)
纵观2015-2016年国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2015年国内黑色产业链价格跌幅明显大于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跌幅,大同动力煤价格跌幅达到46%,而上海钢联大宗商品指数跌幅仅为13.6%。在国家去产能政策的刺激下,2016年国内黑色产业链价格实现大幅逆袭,价格涨幅在53%-216%不等,焦炭价格涨幅达到216%,同期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涨幅为14.6%。
丁酉年第一个工作日,国内黑色金属期货价格大幅下跌,螺纹钢主力合约甚至出现跌停价成交,加之钢材社会库存增幅明显超预期,市场担忧情绪较浓。然而伴随着现货市场价格的坚挺,期货价格获得有利支撑,在去产能及严查地条钢等消息面助力下,黑色金属期货市场价格再度上攻,并成功突破2016年的高点。就现货市场价格走势来看,建筑钢材价格涨幅居前,板材价格涨幅相对偏小,冷轧、镀锌品种价格甚至出现小幅下跌。
显然,短期内国内钢材市场利多因素占据主导。其一,2017年6月底,国家将彻底清除中/工频炉,这会明显地影响国内钢材供应量,尤其是建筑钢材供应量;其二,去产能工作力度提升,2016年钢铁去产能目标4500万吨,2017年钢铁去产能目标确定为5000万吨,而且不包含中频炉;其三,季节性钢材消费旺季来临,国内下游需求强劲,国内钢材社会库存量持续下降利好钢价;其四,环保、质检检查力度提升,将影响钢铁生产企业快速增加供应量。正因为利好因素占据主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了节后钢材市场价格稳步走强。
根据上海钢联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313家钢厂880条线材、螺纹钢生产线合计拥有6.46亿吨/年的产能,其中有1亿吨产能处于停产状态,2016年平均利用率在60%。样本企业中,短流程螺纹钢产能占比约为34%,线材产能占比22%。本轮严查中/工频炉并没有涉及轧材产能的淘汰,从产能及利用率数据来看,只要有足够的钢坯供应量,只要建筑钢材生产企业利润较好,2017年建筑钢材产能是可以保证建筑钢材产量的。
延续以上逻辑,2017年粗钢供应量是否能够保证成为关键,也就是说中/工频炉查处影响的粗钢供应量能否由其他渠道提供补充。从需求角度来看,2017年国内钢材消费量较2016年难以出现大幅攀升,笔者倾向于认为消费量持平或小幅下降,这一点市场争议较大,我们姑且假设2017年国内钢材消费量与2016年持平。
根据上海钢联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国内中/工频炉设计产能约为1.5亿吨,按照2016年平均利用率测算约为50%,2016年中/工频炉供应粗钢产量约7500万吨,其中江苏、山东、湖北、河北、广西、四川等地中频炉设计产能位列全国前茅。按照目前国家政策,这部分产能将在2017年6月底彻底去除,考虑到部分产能还在生产,2017年中/工频炉粗钢供应量较2016年预计减少6000万吨。
中/工频炉减少的粗钢供应量需要其他途径补充,补充途径有几个方面,其一是电弧炉增产;其二是长流程(拥有高炉)企业增产;其三是钢材净出口量减少转内供;其四是国内下游消费量减弱;其五是国内钢材社会库存量下降。上文已经假定2017年国内消费量同比持平,这个途径暂时忽略;此外,钢材社会库存量作为弹性供应量,所以下文分析重点从电弧炉、长流程以及净出口三个角度去分析。
根据上海钢联调研数据反馈,国内中/工频炉企业拥有合法电弧炉设计产能约为4500万吨,因为受到成本的制约,2016年几乎没有正常生产。考虑到相关配件重新购置以及启动时间不一致等因素影响,在高利润的刺激下,我们认为2017年该部分产能将会增加粗钢供应量约1800万吨,供应节奏应该是逐步增量的趋势。
从长流程企业来看,截至2016年底,中国拥有高炉炼铁能力11.4亿吨,折合粗钢炼钢能力超过12亿吨,目前还有超过1亿吨的产能处于停产状态。根据上海钢联调研数据显示,未来部分处于停产状态的高炉将会恢复生产,这部分产能约为5000万吨。另外,在产的9.6亿吨长流程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提高铁矿石入炉品位以及增加转炉废钢比的方式提高粗钢供应量,根据测算这部分或将同比增加1100-2200万吨粗钢产量。
就净出口环节来看,2017年国内钢材进口量可能小幅攀升,但基数太小,主要变化聚焦在出口环节。事实上,自2016年7月以来,国内钢材出口量同比下降趋势非常明显,2017年1-2月国内钢材出口量为1317万吨,同比下降25.7%,单月同比降幅均超过200万吨。须知2016年上半年国内钢材出口量基数较大,下半年基数偏低一些,按照目前出口趋势,2017年国内钢材净出口量折合粗钢较2016年下降1500万吨是大概率事件。
根据以上逻辑测算,2017年国内粗钢实际供应量较2016年应该不会出现明显下降。中/工频率环节减少的粗钢供应会通过长流程、电弧炉以及净出口三个渠道得到补充。
就供需角度来看,2017年国内粗钢供应量不会出现明显的供应收缩,那么接下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将如何运行呢?笔者认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没有看到很好的钢材消费增量的预期。
从货币供应量M1与国内钢价走势相关性来看,一般MI同比增幅领先钢价拐点6个月左右,国内M1在2016年7月出现一个阶段性峰值25.4%,后期钢价是否会延续前期规律需要警惕。
此外,从季节性消费情况来看,每年的3-4月份为国内钢材消费量的峰值阶段,随后国内钢材月度消费量再也无法触及前期高点。很显然,当前国内钢铁生产企业利润丰厚,钢企生产积极性非常高,Mysteel监测的粗钢供应量也呈现震荡盘升的趋势,在高利润的背景下,相信粗钢供应量会继续攀升,那么未来除非利润快速收缩,否则供应量还会持续攀升。按照消费季节性来看,后期国内消费量很难匹配供应量,而目前阶段原燃材料并不具备主动推涨的动力,铁矿石后期供应量还会攀升,因此钢价走弱将会成为大概率事件。
基于以上理由,笔者认为2017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钢材市场的供应不足只是阶段性和区域性的;譬如考虑到2016年3-4月中频炉及高炉产能利用率偏高,2017年同期粗钢产量将出现负增长,预计供应量减少700万吨左右,阶段性国内钢价基本面向好;此外,浙江、湖北、广东、四川、山东等地为建筑钢材资源流入地,在阶段性供应紧张的背景下,资源输入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区域性资源紧张格局可能较为突出。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持续改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