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1. 央行等五部门3月28日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设计开发符合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创新债券品种,支持制造业领域信贷资产证券化。(摘自财经周报)
2. 发改委:钢铁行业价格恢复性上涨、效益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密切关注钢材市场价格,防止市场出现大起大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基本面仍然没有改变。上半年彻底取缔“地条钢”等是必须完成的硬指标。
3. 《山西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
第六条 资金支持政策:鼓励政策性担保机构加大对大数据产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担保支持力度,在担保风险分担比例和担保费率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支持。同时,对于资信良好、成长性好且经营规范的大数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200万元(含)以上的,按照当年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的5%给予贴息,每户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能源
山西省内炼焦煤市场需求有所好转,价格趋稳、局部涨跌,主要煤企价格均维持稳定,临汾局部主焦煤价格补跌40元/吨,长治、临汾、忻州局部配焦精煤价格小幅上涨20-50元/吨。喷吹煤市场整体运行稳定,煤企库存不多,主要煤企及地方企业价格均无调整。
期货市场大涨带动钢材现货价格积极跟涨,市场成交有所放量,但下游需求难以跟进,价格冲高后回落。3月17日钢材价格指数139.58点,环比上涨1.54点,涨幅1.12%。
下游钢企采购放量,焦炭市场供应趋紧,价格普遍上涨,山西部分地区最高涨幅过百元,焦企提产积极性较高。本周下游化工行业整体开工稳定,厂家原料煤及化工产品库存均有上升,对原料煤需求紧张程度有所缓和。国内无烟块煤市场整体销售正常,煤企库存低位,价格总体保持稳定,局部略有上涨。(摘自煤市周报)
精彩推荐:
破茧蜕变!
2017年山西省中小企业发展“路线图”解读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晋帅妮
到“十三五”末,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全省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5万户以上,从业人员达到500万人以上。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企业整体素质显著增强。
3月7日,全省中小企业工作暨中小企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列出目标和详细路径:着力实施创业创新能力提升、小微企业上规升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融资瓶颈破解、公共服务保障、系统能力建设六大工程,推动全省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创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提升示范效应搭建产学研合作
平台
目标:全省新培育小微企业要达到3万户以上;新认定省级中小企业双创基地20家左右,新培育省级中小企业双创示范基地10家左右,国家级中小企业双创示范基地1家以上;重点支持建设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40个左右。
路径:
加强小微企业创办孵化。强化创业观念引导,营造全民创业社会氛围;强化创业辅导服务,指导帮助创业者创业兴业;强化资金支持,为更多初创期小微企业提供第一笔政府性扶持资金;强化活动引领,常态化开展“双创沙龙”活动,举办全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大赛。
加强中小企业双创基地建设。研究制定《山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管理办法》;把中小企业双创基地建设与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升示范效应,指导帮助每个双创基地确立1个以上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加强中小企业双创示范县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市场活力的双创支撑平台,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建立多层次合作关系;指导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完善运营机制,鼓励所有中型企业、有条件的小微企业建设技术中心。
二、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工程——构建培育库“一对一”辅导
目标:“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培育“上规”企业200户以上,为全省工业经济增添生力军。
路径:
深入开展调查摸底。按照1:2比例分行业、分层次构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2000万元规模的基础企业培育库,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2000万元规模的重点企业培育库。
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建立帮扶“小升规”培育企业工作机制;组织创业辅导师进行“一对一”的过程指导和贴身辅导。
实施过程动态管理。研究制定《促进小微企业上规升级的指导意见》,对目标企业培育库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对“小升规”企业资金奖励的额度。
三、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规下企业提质升级规上企业做优做强
目标:2017年全省新培育200户左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在行业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路径:
加强顶层设计。修改完善我省《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并举,规下企业提质升级和规上企业做优做强并重,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强化产业引导。引导传统行业中小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信息化融合,升级为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支持中小企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大数据与企业深度融合,向新兴潜力产业发展,向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
建立培育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将各类政策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强化过程管理,对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的基础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定期开展监测分析;强化典型示范,引导中小企业瞄准发展前沿,持续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
三、融资瓶颈破解工程——创新服务模式推动规范改制
目标:提升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力争帮助100户中小企业完成规范的股份制改造。
路径:
深化政银企保合作。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提高合作的深度;按时段或批次推荐优质客户,着力提高合作的实效;搭建对接会、洽谈会等平台,着力提高合作的层次。
创新融资服务模式。推广“助保贷”等有效融资模式;以政策性担保公司为重点,通过担保业务补助,申请国家风险补偿资金和营业税减免等方式,支持担保机构持续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担保业务。
实施规范改制计划。组织专业辅导机构进行管理咨询活动,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成果推广和标杆示范活动;建立完善规范改制培育目标企业库,组织开展规范改制专题培训辅导,在全省筛选推出一批规范化股份制改造的标杆企业或样板企业,帮助其实现上市挂牌展示,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四、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开发运行指数探索建立大数据平台
目标: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大数据平台;培育一批能经营、善管理、敢创新的知名企业家,培育一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山西工匠;评选公示一批优秀服务机构,打造推送一批知名服务品牌或服务项目。
路径:
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完善四级联动、“五位一体”运行监测体系,开发山西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大数据平台,实施精准分析、精准施策、精准服务。
强化中小企业人才培训。突出抓好领军型企业家、小微企业优秀经营者、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主、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高级工匠师和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
强化中小企业市场开拓。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抢抓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承接产业转移,招才引资引智,开展合作交流。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持续改进,谢谢!
综合管理部 2017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