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动态
第四十期
Ⅲ综合经济信息(来源金融时报)
中电联:电煤供应偏紧 煤电企业亏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3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迎峰度冬期间,我国电煤消费需求较快增长,电煤供需形势偏紧。受电煤价格持续高位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电企业发电成本大幅增加,出现大面积亏损局面。
报告建议,尽快引导电煤价格下调至绿色区间,以缓解煤电企业经营困境并提高行业贯彻落实中央降电价要求的承受能力;完善并启动煤电联动机制,有效缩减当前持续高位的燃料成本、大幅上涨的环保成本与接连下降的电价之间的矛盾。
1月国内钢铁PMI回升钢铁行业开局良好。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31日发布的指数报告,2018年1月份,国内钢铁行业PMI指数为50.9%,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处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
据分析,在主要的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时隔两个月再次回升至扩张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显著上扬。新订单指数小幅下降,购进价格指数则明显回落至收缩区间。所有这些数据信息显示,虽然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雨雪天气,且春节临近,导致终端需求缩减,企业库存有所积压,但钢厂生产扩张,生产成本可控,出口订单回升,实现了新年的良好开局。
六部委将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生态扶贫。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委联合印发《生态扶贫工作方案》,明确将采取超常规举措,力争到2020年带动约1500万贫困人口增收。
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在贫困地区打造精品森林旅游地、精品森林旅游线路、森林特色小镇、全国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试点基地等,带动200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同时,要基于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发展适合贫困地区的特色林产业与特色种养业,并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参与。
今年我国将六招齐发推动“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部长苗圩30日表示,“中国制造2025”启动实施两年多以来,顶层设计已经完成,2018年将从六方面继续深入推动其实施。这六方面包括:
继续深入实施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
具体有: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培育若干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培育、百万工业企业“上云”等工程;提升制造业的供给体系质量,落实好2018年钢铁去产能任务,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优化制造业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交易性成本等。
山西今年光伏装机将达850万千瓦以上。今年国家下达山西光伏领跑者基地项目150万千瓦,光伏扶贫项目182.9万千瓦,预计年底山西光伏装机容量将达850万千瓦以上。
山西5年新发现煤炭资源逾100亿吨。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称,该省近年来大力实施地质找矿行动,过去5年累计新发现煤炭资源104.98亿吨,远远超过同期煤炭产量。
据测算,山西全省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其国土面积的36.3%。截至2014年底,山西已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943.3亿吨,保有资源储量2689.67亿吨,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的17.56%,居全国第三位。
Ⅲ行业资讯(来源冯站长之家财经新闻)
2018年,山西将继续实施减量重组、减量置换,提高煤炭先进产能占比,退出煤炭过剩产能2300万吨、钢铁过剩产能190万吨,淘汰煤电机组100万千瓦以上。
2017年,山西坚持把淘汰煤炭落后产能作为重点,将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全年关闭煤矿27座,退出落后产能2265万吨。同时,按照“减、绿、优”的发展要求,推进减量置换、减量重组,稳步提高先进产能占比,推动先进产能释放。
2017年,山西省全口径发电量为276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增速较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
2017年全省电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火力发电2503.0亿千瓦时,增长8.4%,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为90.5%;水力发电42.1亿千瓦时,增长8.7%,比重为1.5%;风力发电164.9亿千瓦时,增长21.9%,比重为6.0%;太阳能发电55.5亿千瓦时,增长104.4%,比重为2.0%。
山西省全社会用电量为1990.6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的比重为72.0%。向省外输出电量93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5%。主要送往江苏、陕西、北京、河北、湖北等地区。
Ⅲ商品信息(来源冯站长之家财经新闻)
最近一周国内现货钢价综合指数上涨0.04%,报收于149.4点。现货钢价在此前小幅上涨的态势下,延续盘整偏强的走势。国内现货钢市因为春节临近的因素成交受到影响,但现货钢价依然维持窄幅上涨的态势。铁矿石市场则进入了小幅下行的通道。
本周动力煤价格继续走高。受极寒天气影响,电厂日耗屡创新高,补库需求旺盛,而供给侧受制于年底煤矿保安全生产、铁路运力不足、恶劣天气制约公路、海运等因素难有增量。
本周水泥价格在淡季因素下持续走低。在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趋稳趋缓的预期下,库存有所上涨,此轮价格走低将持续至春节,其中华东地区贡献了主要跌幅。
Ⅲ指数情况(2018年1月27日-2月2日)(来自ctctc研究室)
截至2018年2月5日,第236期中国太原煤炭综合交易价格指数为146.76点,环比上涨0.68%。其中:动力煤指数131.12点,环比上涨0.94%;炼焦用精煤指数168.77点,环比下跌0.03%;喷吹用精煤指数162.29点,环比持平;化工用原料煤指数143.44点,环比上涨2.86%。
本期山西下水及直达动力煤价格稳中有涨。受全国大范围寒冷天气影响,我国电网负荷持续高位运行,本期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升至85万吨并创近年来新高,库存平均可用天数降至10天低位水平;临近春节,主产地煤矿停产放假数量增多。省内动力煤市场销售良好,下游需求支撑煤价平稳向好运行,部分煤矿库存偏紧;朔州、忻州地区个别地方煤企上调下水煤价格20-30元/吨,长治、阳泉、晋中地区个别地方煤企上调直达煤价格10-25元/吨,其余煤企价格均维持稳定。
本期山西炼焦用精煤市场总体持稳,局部略有涨跌。本周钢材现货市场盘整运行,钢厂挺价意愿较强;焦炭市场第四轮降价落地,局部地区计划开启第五轮降价,但焦企开工积极性依旧不减,对炼焦煤需求有一定支撑。受保电煤供应政策的影响,省内铁路发运形势不理想、计划难批,个别煤企出现顶库现象,开始加大公路煤促销力度。本期省内炼焦煤市场整体维稳运行,优质焦煤资源供应持续偏紧,主要煤企价格不变,晋中、太原地区个别地方煤企瘦煤、焦煤价格小幅上涨20元/吨,运城地区煤企因运输不畅造成库存增高,对瘦煤进行降价促销,幅度30元/吨。
本期山西喷吹用精煤车板价格持稳。虽然焦炭行情走跌及钢厂开工率下降,使得下游用户对喷吹煤压价心态有所增强;但受环保及春节因素影响,短期内市场供需偏紧态势难以得到缓解,加之近期电煤需求紧张对喷吹煤市场形成一定支撑,省内喷吹煤市场整体运行平稳,价格表现坚挺,本期暂无调整。
本期山西阳泉地区主要煤企大幅上调无烟块煤车板价格。本期尿素及甲醇市场下游需求转弱,企业销售压力增大,价格震荡下跌。近期下游化工行业原料煤补库积极,受全国大范围降雪影响,民用取暖用煤需求继续高涨。本期省内无烟块煤市场延续供需偏紧格局,晋城地区块煤价格高位维稳,阳泉地区大型煤企上调无烟块煤价格200元/吨左右。
Ⅲ精彩推荐
社会融资成本指数:当前我国企业融资成本依然偏高
金融时报
当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可以说是挡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前的“一座大山”。企业的社会融资成本究竟处在什么水平?中小企业融资受到哪些约束?我国又该如何综合施策助力企业走出融资难、融资贵困境?
2月1日,我国首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于北京发布。指数显示,当前,我国社会融资(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为7.6%,企业融资成本依然偏高。
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研究项目主任高连奎表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少等问题不容忽视。未来,国家层面应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认为,企业融资成本数据量化有助于反映金融体系效率,体现社会中的财富分配。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可以反映国家竞争力,有利于金融决策部门作出科学决策,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融资成本高 成中小企业发展首要难题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社会企业融资平均成本为7.6%。其中,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为6.6%,承兑汇票平均融资成本为5.19%,企业发债平均融资成本为6.68%,融资性信托平均融资成本为9.25%,融资租赁平均融资成本为10.7%,保理平均融资成本为12.1%,小贷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为21.9%,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均融资成本为21%,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均融资成本为7.24%。
高连奎进一步补充称:“社会平均融资成本为7.6%,这仅是利率成本,如果加上各种手续费、评估费、招待费等,社会平均融资成本将超过8%,这对企业来说是很重的负担。而这只是平均融资成本,平均融资成本更多地是被较低的银行融资成本所拉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大部分高于10%。”
从我国社会融资不同方式占比权重来看,目前,在企业社会融资中银行贷款占比为54.84%,承兑汇票占比为11.26%,企业发债占比为16.5%,融资性信托占比为7.66%,融资租赁占比为3.95%,保理占比为0.44%,小贷公司占比为0.87%,互联网金融(网贷)占比为1.10%,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占比为3.39%。
民间借贷市场虽然能够更快地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但其风险较高,目前,银行贷款仍是企业融资的首要渠道。高连奎分析称,中小企业缺少抵押资产、盈利水平较差,因此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相比之下,安全性高、盈利水平较好的央企、上市公司则成为银行追捧的对象,甚至出现“排队”争相为其提供贷款的局面。
降低融资成本 助力中小企业更好发展
“现在,金融机构追求的不仅仅是高利润,更是安全。就像大风浪来临时,所有船只都要靠港一样。”高连奎坦言,目前我国资金都在寻求“避风港”,例如,央企、政府平台和上市公司因为具有“安全性”,成为各家金融机构争抢的对象。
同时,以前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纷纷出现转型态势,转型方向大多由服务于投资转向服务于消费、由服务于中小企业转向服务于个人、政府平台和大型企业。例如,网络小贷公司早期主要是为商户提供贷款,现在则主要转向消费信贷。
在高连奎看来,首先必须降低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的金融利息支出,企业的盈利状况才会得到根本改善,我国的金融资金才敢于“出港”,才可以为风险较高、利润也较高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我国企业面临两大负担,一是融资成本过高;二是税收过高。”高连奎直言,我国应该重点降低融资成本。
“2017年9月份公布的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报告显示,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余额为171.23万亿元,再加上不纳入统计的社会融资,我国企业融资总规模保守估计为200万亿元左右。”高连奎认为,如果融资利率适当降低,企业减负效果将非常明显。
此外,在高连奎看来,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角度出发,金融业务应当回归本源。他进一步解释称,“影子银行”虽然利用其专业性风控操作使企业获得资金,但是企业从这些机构得到的却是高利率资金,一般都会高于银行贷款。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持续改进,谢谢!